一、课程主要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解了外汇与汇率、汇率制度与外汇管理、国际账户与宏观经济分析、国际金融市场、外汇交易、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及国际货币体系等八部分内容。该教学内容与我校确定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金融应用型专业人才”课程教学定位高度一致。 二、课程建设情况 课程负责人自2011年以来持续地对《国际金融》课程进行建设和改进,目前已建设成为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十三年来该课程主要建设历程如下图所示。 课程建设负责人及课程建设团队 课程建设负责人:卢敏 副教授 金融系主任 课程建设团队:本课程教学团队由3名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助教构成,是一支教科研能力强,职称结构合理、年龄及学历结构良好而稳定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四、课程学习平台 课程所在平台及网址:https://mooc1-1.chaoxing.com/mooc-ans/course/217491021.html 课堂教学实录视频:https://jwc.gdhsc.edu.cn/info/2115/6550.htm 五、课程建设特色 1.确定了“学为主体,教为引导,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学为主体,教为引导,环境育人”是课程负责人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课程建设团队充分发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利用教学平台积累的过程数据、教学图片和课程视频资料等扎实地支撑了该课程的建设成果。 2.明确了“实现三种能力”的高阶目标及“3+4+3”的思政教育主题。本课程教学团队把“3种价值观+4种品质+3种情感”的思政元素融入合适的章节内容作为育人目标,注重金融精英人才职业素养的养成。 3.实施了“课前任务引导、课中互动内化、课后巩固反思”的三步曲教学活动。通过“课前任务引导、课中互动内化、课后巩固反思”的三步曲教学活动营造课内课外育人环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组织了“仿真实验教学、学科竞赛促学”活动。依托我校金融学院新建成的“数字金融实验示范中心”开展仿真实验教学。 仿真实验教学情境 平台交易式教学场景 六、课程建设影响力 1.教学现状受师生好评。学生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平均分相较实施混合式教学前提高6-8分,在期末考试试卷难度与之前的试卷难度持平的情况下,学生反馈考试时答题比较“得心应手”。 2.学生参赛积极性提升。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了各类学科竞赛奖状。 3.课程建设意识得以重视。该教学改革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其他课程组的老师们采取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得以推广。《国际金融》已被认定为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堂,为其他课程的思政建设工作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 七、课堂情境展示 图1利用超星平台活动板块的“选人”功能(线上学习情况检测环节) 图12 小组讨论设计一份合理的套期保值方案(线下生生互动环节) 图3 各小组将讨论的方案拍照上传到超星平台并排代表上台解说(线上线下结合的投屏展示环节) 图4 各小组将讨论的方案拍照上传到超星平台并排代表上台解说(线上线下师生点评及师生互动环节) 八、学生学习支持服务 1.导学、督学、促学、助学的组织、模式和落实措施。本课程的学习支持服务活动主要有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助力学生高效学习。 2.导学、督学、促学、助学的成效。教师利用超星平台及时进行学情分析,改进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利用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整体提高教学效果。 九、学生学习评价 本课程采用全过程考核与线下期末考试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过程性考核的评价主要来自超星泛雅平台打分+学习通数据反馈+主讲教师平时考查,线下期末考核成绩主要由教师根据评卷标准打分,过程性考核成绩和线下期末考核成绩各占50%。 十、课程后续建设规划 1.计划继续加强课程推广力度,经过下一个3~5年的建设期,力争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立项。 2.资源更新与维护。持续建设、更新、完善线上教学资源;修订本课程自编教材内容,力争建设电子版阅读教材,“扫码式”获取资源方式,创建新型线上SPOC课程;建设课程公众号,多渠道推广,扩大课程教学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