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金融应用型示范专业 建设情况介绍 一、建设背景 1.社会需求 随着数字经济、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市场对兼具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经济金融人才需求激增。 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技能要求(如数据分析、风险管理、金融科技应用等)日益提高。 2.政策支持 响应教育部“新文科”“新商科”建设与国家“产教融合”政策导向,推动专业向应用型转型。 3.学科发展 传统经济金融专业需突破“重理论、轻实践”的瓶颈,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专业定位 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国际视野、数智化应用实践能力强的数字金融人才。 立足广东,面向港澳,辐射全国,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输送人才,参与金融创新产品设计与风险评估;为政府经济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助力区域经济金融政策制定;满足企业金融战略规划和财务管理数字化需求。 三、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数智化经济分析方法、熟悉金融实际业务操作(投资分析、风险管理、银行业务、保险业务、信用管理等),具备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数智金融人才。 四、建设特色 1.产教融合 已与信用管理公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合作建立了14个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习实训机会。 2.证书衔接 课程内容覆盖特许财富管理师(CWM)、信用风险管理师、CFA(特许金融分析师)、FRM(金融风险管理师)等知识体系,助力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3.数智金融 结合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开设数智金融前沿课程,适应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 4.国际化教育 定期安排学生到香港、新加坡等地知名国际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等进行见习研学活动。 五、建设成效 推行实施“量化投资创新班”、“金融科技工作坊”等产教融合课程培训项目、开展国际化视野及特色班导师制等教学创新活动,构建了“意识培养-能力提升-项目参与-企业实训”的全程化育人体系。 实施精品及一流课程打造工程,构建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综合实践+产教融合”的“专创融合、多层递进”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实施智慧教学平台赋能课程建设,《国际金融》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及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已经立项建设,推动了数智化教育技术融合专业课程。 2021年以来,本专业学生共获国家级奖励40余人次,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省级一等奖奖励50余项;共培养毕业生609人,近两年就业率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