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假期间,广州华商学院数字金融学院2023级金融科技菁英班的同学们,在赵彬琰老师的带领下,正式开启了新加坡境外实践交流之旅。这段旅程里,课堂知识的汲取与城市风景的探索相互交织,我们都在专业、语言与视野的三重成长中,收获了独属于新加坡的实践交流记忆。 一、前沿金融科技课:打开认知新宇宙 Wong Wai Chung 老师的课堂,带我们触摸金融科技最前沿的脉搏。区块链的运行逻辑、AI 大模型的多元应用…… 这些曾觉 “遥不可及” 的技术,在老师清晰讲解与生动案例中变得清晰可感。AI与机器学习、区块链金融等课程为我们打开了新视野——Wong 老师拆解机器学习流程,从数据处理到模型部署清晰易懂;就连 “无需复杂代码就能实现网页设计” 的 Bolt 软件实践课,都让我们真切体会到 “理论到应用” 的跨越。 此外,渣打银行参访、ISCA(新加坡特许会计师协会)的企业注册与税务讲解,更从行业实践与商业落地层面,展现了金融科技的真实图景。渣打银行陶先生解读的新加坡金融监管政策,让大家理解了 “开放与合规” 对全球金融中心的关键意义;ISCA 的课程则细化到商业实践细节,让 “金融科技如何落地” 不再抽象。 二、Hafiz老师的 “双英” 课堂:语言突破的 “催化剂” Hafiz 老师的英语文学课与金融英语课,是我们 “语言成长的训练场”。英语文学课上,老师以爱情、悬疑等不同类型的英文小说为切入点,让原本抽象的语法、孤立的词汇,在 “作家创作故事讨论”、“文学短语情境运用” 中鲜活起来;金融英语课的小班互动里,金融术语、商务表达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中愈发流畅。 同学们的 “语言突破” 格外有代表性:起初因担心表达不足不敢开口,课堂讨论常沉默,但 Hafiz 老师的引导文学课分析小说、金融课商务模拟、雅思口语录音复盘,让我们放下 “完美表达” 的执念,转而专注 “清晰传递想法”。从 “短句回应” 到 “主动分享区块链应用见解”,我们都在 “敢说、能说” 的转变中,感受到英语沟通能力的飞跃。 三、城市漫游:文化与视野的立体拓展 课余时,我们走进新加坡的街巷与景点,探索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新加坡网红地打卡) 秩序与素养:这座城市的整洁与有序令人赞叹 —— 街道无杂物、车辆主动礼让行人,公共场合排队、轻声交流成为默契,民众的规则意识随处可见; (新加披城市景色) 人文体验:圣淘沙的沙滩让他难忘,海风与远处货轮交织成惬意画面,消解了学习疲惫;新加坡国庆日的滨海湾烟花秀更显温暖,绚烂花火下,不同国籍的民众热情互动,让 “多元共生” 不再是书本概念; (新加披生活记录) 美食密码:沙爹、椰浆饭等特色美食,独特风味里藏着新加坡多元文化融合的密码,每一口都是对 “文化包容性” 的生动体会。 四、同学感悟:收获的 “多面镜像” Mr.Hafiz 以生动的讲解带领我们探索了丰富内容,课上详细介绍国外小说的多种类型,从浪漫爱情到惊悚悬疑,我们通过练习题巩固知识、掌握短语运用,课堂上大家专注投入,知识积累中满是收获。 ——莫颖甄 这段实践交流不仅积累了专业知识、提升了语言能力,更让我学会以全球视角看待问题。新加坡的创新精神、规则意识与人文温度,都将成为我未来成长的动力。 ——柯霁桓 新加坡实践交流,于我们而言,是专业知识的 “充电期”,是语言能力的 “突破期”,更是全球视野的 “拓展期”。课堂上的知识滋养、城市里的文化浸润,还有每位同学如莫颖甄、柯霁桓般的成长故事,都让这段旅程成为推动我们向 “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人才” 迈进的动力。未来,我们会带着这份收获,在金融科技领域继续探索! 编辑人员:莫颖甄 柯霁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