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6日下午,数字金融学院在弘美楼302室成功召开“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研讨会(第一场)”。本次会议旨在响应国家教育现代化与金融科技融合发展需求,推动金融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会议由学院张纯威院长致辞拉开帷幕,邀请了广东金融学院王小燕教授与刘昊虹教授分别做主题讲座。全院教师积极参与,围绕金融专业前沿教学理念与实践路径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王小燕教授在《AI时代的金融专业实验教学思考》主题讲座中,系统剖析了当前金融行业在科技驱动下的转型趋势。她指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正重塑金融业态,传统岗位逐步向智能化、数字化演进,行业亟需兼具金融理论、科技应用与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此背景下,实验教学成为联接金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关键桥梁。她进一步介绍了以“能力导向、虚实结合”为原则的实验教学创新体系,包括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金融科技综合实验项目以及以学科竞赛为延伸的实践机制。通过沉浸式、交互性强的数字化实验环境,学生能够在高度仿真的实际业务场景中提升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思维。 刘昊虹教授则从课程建设与思政融合角度,作了题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实践》的分享。以《国际金融》课程为例,她详细阐释了一流课程的设计理念与实施路径,强调应在教学目标、内容重构、教学评价等多环节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她指出,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叠加政治元素,而是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实践、价值引导等方式,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机统一。此外,她还介绍了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混合式“金课”建设,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评一体化”的新型课程模式,真正实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 在互动研讨环节,学院教师围绕实验教学资源建设、跨学科课程设计、教学成果转化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进一步明确了金融专业未来教学改革的方向与重点。大家一致认为,面对AI时代的机遇与挑战,金融教育必须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推动科教融合、产教协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本次研讨会系统梳理了金融专业教学改革的逻辑框架与实践路径,为学院后续推进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数字金融学院将继续深化教学创新,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具有华商特色的一流金融专业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