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专业介绍 一、专业概况 金融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20302)是广州华商学院数字金融学院的一流专业,本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持学校“创百年名校,育华夏英才”的办学理念,以产教融合改革为驱动,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产业升级为核心导向,面向区域数字金融、科技金融与跨境金融发展需求,构建“懂工具、精操作、能落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校企协同课程开发、金融项目实训及职业资质认证衔接等多元化路径,培养掌握量化分析工具应用、金融风险管理实务、智能投顾系统运维等核心技能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为大湾区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及中小微实体经济输送适应金融数字化变革的一线业务骨干。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具体目标包括: 思想道德:具备良好的法治意识、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理解并坚守职业道德规范。 专业素养:掌握现代金融理论基础,熟悉金融工程技术,通晓金融风险管理知识,了解金融科技前沿。 实践能力:能够灵活运用现代金融工程理论,分析实际应用场景下的金融工程问题,并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金融市场洞察与调研能力,善于洞悉与把握市场机会,具有创造性思维。 持续发展:具有持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能够及时跟进行业发展,不断更新知识与技能。 三、专业特色 1.学科交叉融合,强化科技赋能 构建 “金融工程+计算机技术+数据分析”三维课程体系,开设《区块链金融应用》《Python金融数据分析》《智能风控建模》等前沿实操课程。依托省级精品课程《金融学》和校级一流课程建设基础,通过金融实验室(配备同花顺量化平台、Wind数据库)实现 “金融工具实操—业务场景模拟” 全流程训练,培养学生 “懂金融工具、会数据编程、能模型调试” 的复合技能,为其在量化交易助理、风控模型运维员等数字金融基层岗位建立竞争优势。 实践体系贯通,校企协同育人 构建“实验-实训-实习-实战”的完整实践教学链条。校内建设包含《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学》、《个人理财实务》等11门实验实训课程的坚实基础; 通过毕业实习I(校内仿真综合实习) 模拟真实金融环境;依托毕业实习II 深入合作企业进行岗位实践。深化校企合作,将行业真实项目、案例与实践平台融入教学,确保理论学习与市场应用无缝对接。目前已与多家证券公司以及银行签订实。习基地便于学生实习。 3.赛创课相融合,赋能能力跃升 将学科竞赛深度嵌入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实现“学中练、练中赛、赛中创”。依托优越的实验教学软硬件环境(如证券、金融工程等实训平台),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各类金融挑战赛、经济决策虚仿实验大赛、大学生基金组合模拟大赛、金融创新大赛检验学习成果、锤炼实战技能。同时,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风险投资》、《创业管理》、《互联网金融》)提供理论支撑与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将竞赛项目转化为创新实践或创业孵化项目,形成“课程知识-竞赛锤炼-创新实践”的良性循环,学生可同时收获竞赛奖项、学校奖励及宝贵的实践经验。 四、课程特色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没有好课,所有工作都可能落空。课程是最微观的,但是解决的是最根本的问题。无论是“双一流”高校还是地方大学、新建本科高校,课程是大学里面普遍的短板、软肋、关键问题。课程也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最后一公里”落地的工作。《金融工程学》、《公司金融》、《金融经济学(双语)》、、《区块链金融》等课程获广州华商学院课程数智融合、理实融合、专创融合建设项目;《投资基金管理》、《个人理财》以及《金融工程学》课程获思政融合课程项目和课程思政优秀案例项目。部分核心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并引入国际先进的金融理论和方法,同时在课程实践中融入海外研修实践行,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拓宽国际视野,提升专业英语能力。 五、师资力量 金融工程专业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教师团队中既有学术造诣深厚的教授、副教授,也有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他们不仅在教学上精益求精,还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学术前沿知识和行业动态。 六、就业前景 毕业生主要面向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监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金融服务、金融产品设计、风险管理、投资分析等工作。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和金融科技的不断创新,金融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 七、学生成果与荣誉 近年来,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各类学术竞赛、创新创业活动中屡获佳绩,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许多毕业生在金融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母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