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定位
本专业进行了多角度的定位。这种多角度的定位就形成了本专业的特色。
1、办学方向定位:本专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人民办教育的宗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本专业坚持以科学的教育思想武装人,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人,以创新的管理模式塑造人。
2、办学方针定位:坚持依法办学、依法办专业,理顺管理体制。
3、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树立以特色求发展的观念,突出专业特色,努力按社会需求建设学科和专业。实施“人才办专业”战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4、办学类型定位: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办学定位。走以教学为主、以科研带动教学的发展道路。
5、办学面向定位:立足广东,面向华南,为广东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中小企业服务。
6、办学规模定位:制定中期发展规划,分解各年的招生规模。
7、办学质量定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缩小与公办高校的差距,逐步达到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学水平,经过五年到十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以质量立专业、以特色求胜的局面。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具备健全的人格、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系统掌握金融工程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熟练运用金融工程方法进行金融产品开发设计、投资、套利和金融风险管理,创造性解决金融实际问题;能在银行、互联网金融、民间金融、证券、保险、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从事金融业务的复合型金融工程人才。
三、培养规格
学制: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7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四、课程体系
(一)核心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初级财务会计学、计量经济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公司金融、金融衍生工具、金融工程学、金融计量学、金融风险管理、风险投资、金融科技概论
(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以实验教学、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I(校内仿真综合实习)、毕业实习II、毕业设计(论文)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实训课程(含《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学》、《个人理财实务》等11门实验实训课程。)、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实习等),论文写作(含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等)。
(三)主要专业实验
证券交易模拟、套利模型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应用、金融机构业务流程模拟、金融综合仿真实训平台。
(四)课程教学计划
学生应修满的最低学分为163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72学分,学科基础课程22学分,专业必修课23学分,专业选修课23学分,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6学分,综合实践课程17学分。所有修读课程均须通过考核,考核及格以上者方能取得相应学分。
表一:金融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修学分参考表
课程类别
课程
性质
学分数
各学期应修学分
合计
1
2
3
4
5
6
7
8
讲课
实践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
64
24
18
13.5
6.5
0.5
1.5
48
15
选修
学科基础课程
22
20
专业课程
23
10
17
跨学科跨专业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
9
163
27
26.5
23.5
112
51
占总学分百分比(%)
100
14.7
16.6
16.3
14.4
3.7
5.5
69
31
五、师资队伍
金融工程专业现有专业教师 24人,其中教授 3人、副教授 (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2人,讲师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为100%。
六、教学条件
目前,金融工程专业开设了大量的实验实训教学,人才培养方案中实验实训教学所占比例从前几年的27%上升到当前的31%,实验教师均能严格执行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大纲,金融工程专业实验课教学任务通知书下达十门以上,在统计区间内全部开出,开出率达到100%。受众学生数达六千多人次。开设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占总课程比例超30%,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和创新应用能力的提高。
金融工程专业正在建设“一综多专”的大金融综合创新实验室。当前学校投资1000万预算打造的围绕金融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工程、金融机构、金融风险管理等五个实验室正在筹建之中。
目前,金融工程专业已先后建立了中国银行增城支行、中国建设银行增城支行、广发证券广州分公司、东莞证券等实践教学基地19个,可以同时容纳600多学生实习;同时,金融学院围绕金融工程专业建设已同中国建设银行增城支行签约合作建设“智慧校园e银行”,此项目将招募我系以金融工程专业为主的学生担任“E银行行长”等职务,负责日常运营,如存取款、校园理财等,学生有创新性的作品也可以在该平台上展示甚至销售,这些都为提升金融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上一条:经济与金融专业基本信息 下一条:经济学教研室课程介绍
【关闭】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增城荔湖街华商路一号 联系电话:020-86680941
Copyright © 广州华商学院金融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